一方面是,政策与市场强力支撑下构建的宏大叙事。136号文的出台,标志着分布式光伏经营模式从“保量”、“保价”转变为“量价皆依靠市场竞争”,其确定性盈利模式被打破,投资逻辑与价值评判体系正经历颠覆性重构,可以确定,2025年注定成为分布式光伏市场格局重塑的一年!
从市场角度,目前大量钢结构厂房原本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光伏系统的荷载需求,致使屋顶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经过调查评估,约20%屋顶是因为受到了屋顶载荷的问题导致现在安装延迟,而轻质组件将助力全球10亿平方米厂房屋顶实现绿色能源覆盖,共促低碳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约有近20款轻质组件产品,而由于市场还没有建立统一质量标准,大多轻质组件产品在安全与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隐患或问题。
某国字头设计院总工程师对比市面上所有的轻质组件发现:“要么是太轻了,可靠性不行;要么是可靠性达标,安装又需要特殊压块,给便捷安装带来阻碍;要么带边框、有加强梁,但正面是耐候性不足的复合材料。”
笔者认为,当前整个分布式光伏,尤其是轻质组件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并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三大“隐形刺客”,包括安全底线、解决遮挡和积灰等问题。
在过往产业狂飙的同时,分布式光伏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其严重影响终端投资者的收益,甚至威胁终端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不是危言耸听,2025年还未过半,上海、浙江、河南、广东等地区就发生多起分布式光伏电站起火事件,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当前,对于身处分布式,尤其是轻质组件市场的各类企业而言,是该考验真功夫和杀手锏的时刻了。
7月份,笔者在嘉兴参与见证了一块轻质组件如何在“12级台风(2400Pa载荷),3.6米厚的新雪(3600Pa载荷)、以及超级冰雹(直径25mm冰球,23m/s速度击打组件11个不同点位)……”等持续冲击后,实现“组件外表没有损伤,内部没有隐裂,且不影响正常发电”的极限挑战测试。
这是光伏行业首个实验室对外公开活动,据了解,这也是目前市场上极少数通过此极限测试的轻质组件。
在户外实验中,起重机将高空作业人员升至21米高空,操作人员将直径25mm的实验室标准冰球平抬至胸前,先后将1颗、3颗、5颗冰球依次自由落体砸向地面轻质组件,而经过笔者现场验证,组件没有发生任何破损。
在室内实验室标准实验中,测试过程完全按照IEC标准执行,更为严苛。由两位工作人员分别扫描记录该公司轻质组件与市场某主流常规柔性组件产品编号,并在实验前后进行隐裂对比测试,以此客观验证组件的抗冰雹能力。同户外一致的是,冰球仍为直径25mm,但速度经由气动发射装置,会以23m/s速度前后击打组件11个不同易损点位”后,观看组件表面是否出现破损,更重要是是组件内部是否会出现隐裂。
“外部既无破损,内部亦无隐裂”;而市场某主流常规柔性组件产品“虽外部无任何破损,但实测发现隐裂点位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测试,却呈现了不同的挑战结果:该公司的轻质组件产品极限挑战测试后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冰雹等户外气象灾害已成为威胁光伏电站安全与客户稳健收益的重要因素。美国气候保险服务商kWh Analytics最新报告《Solar Risk Assessment 2025》关于损失数据库的分析显示,尽管冰雹天气仅占损失事件的6%,却导致了73%的总经济损失,较前几年增长了8%。据统计,仅2024年全球因冰雹导致的光伏电站损失就超过12亿美元。欧洲2024年冰雹天气频次从2022-2023年的5785次增加到11808次,增长了104%。同时,中国和澳洲多地也接连遭遇大风、暴雨、强冰雹等极端强对流天气袭击,极端天气给当地光伏电站带来的损失不容小觑。
因此业主时刻担忧出现安全隐患,强烈需要更加可靠的组件产品。所以,抗冰雹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组件产品可靠性的最核心标准之一。
此外,我们还见证了该轻质组件产品在防起火、防热斑等方面与市场某主流常规柔性组件产品的全面对比:
其中在防起火测试中,该轻质组件被酒精灯灼烧十分钟后,组件玻璃材质完好无损;而市场某主流常规柔性组件产品复合材料ETFE在酒精灯灼烧下仅仅2分半左右,就出现了融化、烧穿、明火并伴有刺鼻气味。
在防遮挡对比实验中,通过模拟户外辐射水平,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对比轻质、柔性、Topcon组件局部遮挡后的温度,经现场测试,该轻质组件温度为99.7度,而市场某主流常规柔性组件产品温度为169.1度,前者温度较后者低70度。测试结束后,意外发现柔性组件被遮挡部分出现褪色反应。
要知道,169度已经超过了很多物质的燃点阈值,比如硝化纤维(老式胶片、乒乓球等原材料)燃点为120-160度,纸张的燃点大约在130度左右,部分橡胶燃点约为120度等等。
而我们在隆基分布式研发中心(嘉兴)参观时看到,隆基为了验证市场主流的几款轻质组件产品的优劣性,将其平铺至研发中心楼顶,印象最深的是,刚刚安装几天的柔性组件表面就已经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据工作人员介绍“(柔性组件)除了安装不太便利外,粘贴方式为胶粘,散热不好的同时,也更容易引发火灾风险。”
据笔者现场了解,该组件产品的核心技术突破在于创新的类旁路二极管设计。当出现热斑效应时,系统能自动导通二极管回路,自动规避遮挡区域,确保系统发电效率不受影响,将局部温度控制在80℃-90℃的安全范围内,高温风险大幅降低;同等遮挡条件下,该组件产品相比TOPCon功率衰减降低70%。面对炮楼和女儿墙等复杂屋顶结构,该组件产品仍可多铺设10%的面积,提升电站发电量。
其中,动态测试是经由吸盘全面吸附组件表面,三个半小时内上下反复推拉1000次,模拟台风冲击下是否出现电池片隐裂及边框脱落问题;而静态测试中则是将约800多公斤的数层沙袋逐次落在轻质组件正面,重量相当于3.6米厚的新雪(压强3600Pa),反过来背面予以2400Pa的压强测试,结束后检查组件的形变量及隐裂情况:外观上均为无破损,且EL测试无隐裂。
此外,笔者在现场还了解到,这款轻质组件为了全面验证其可靠性,还进行了TC(热循环测试)、DH(湿热测试)、UV(紫外线测试)等一系列极限测试,很难想象一块组件的顺利面世竟要经历如此繁杂且严苛的测试。(注释:TC实验,是产品在“-40℃至+85℃”之间的环境下快速循环,模拟昼夜温差对组件的机械应力;DH实验则在“85℃/85℃RH”高温高湿环境中持续1000小时,模拟极端潮湿气候对材料老化的影响;UV实验是模拟太阳紫外线辐照,测试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如EVA、背板)的抗老化性能。)
一系列极端挑战测试,对这款产品可靠性进行了全面,且彻底的实力印证。而这款产品就是隆基绿能于5月发布的,专为老旧厂房、轻量化彩钢瓦、网架结构等低载荷屋顶研发的Hi-MO X10轻质双防组件。
实际上,在轻质组件江湖,隆基Hi-MO X10轻质双防组件,并不以“轻”取胜。
根据“艾邦光伏网”统计数据,17家企业的轻质组件产品中重量最低的轻质组件产品每平米重量仅为2.7 KG,最重的也不过6 KG,而隆基Hi-MO X10轻质双防组件每平米重量为7.2KG。
“这是经过我们多次实验,在保证产品安全状况下做出的选择与突破”。隆基绿能分布式业务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吕远在与笔者交流时表示,我们在和很多客户交流的时候,大家对于轻质组件一直有一些安全可靠性方面的担忧。在过往案例上,我们也看得到一些组件的形变、隐裂,甚至大面积积灰、坍塌等问题,给客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把可靠性、安全性放在了第一位。
“这款产品规划了7—8个月,在7—8个月之前我们已经纳入了规划,实际上基于我们对于安全可靠方面的要求,让我们在玻璃选材、设计工艺和可靠性测试方面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吕远进一步解释道:隆基(组件封装材料)的选择还是基于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合成材料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是透光率一定比玻璃差,就会造成功率上的衰减;二是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由于安全可靠的原因,它有起火的风险,还有黄变的风险,这是材质本身造成的,在户外25年使用时间里我们很担心会有同样的问题;三是抗冰雹的隐裂风险也会比较高。对于隆基而言,我们在复合材料和玻璃材料里面首先选择了玻璃材料,而考虑到重量和安全可靠的平衡,我们选择了1.6毫米的半钢化材料,目前这款玻璃是定制的,有很多NOHOW在里面。经过我们测试,我们现在确定的是我们使用的这款玻璃整体抗衰减的功能,以及透光性能,还有防火、防冰雹等方面一定是优质于合成材料的。”
而隆基管理层一系列战略考量也确实在上述极限测试中得到了验证,这或许也才是其敢于极限挑战的底气与核心逻辑。
在光伏行业极致内卷的当下,不卷价格,而是在不降低品质的情况下寻求极致技术突破,Hi-MO X10轻质双防组件产品又一次力印证隆基从不玩虚的。
事实上,纵观隆基这么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战略规划与抉择上,还是研发与产品策略上,这家企业都始终遵循“第一性原则”,这也是隆基股份得以持续成长的“基因”。
综合最新政策走势与市场发展趋势,跌宕发展十余年的中国分布式光伏正式迈入“成人礼”,可以确认,伴随分布式实现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再到“担当大任”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伴随终端用户群体愈发理性成熟,其也必然对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市场竞争核心也必将从“资源争夺”和“渠道争夺”转变到“综合能力竞争”。
而市场无疑是检验产品最好,也是最有力的方式。伴随着“抢装潮”的结束,一季度工商业分布式电站组件排行榜也被公布,隆基绿能以5GW的出货量,名列国内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第一。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隆基连续三年荣获国内工商业领域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只有真正解决行业三大“隐形刺客”,以及实现极致性价比的轻质组件产品才能勇立潮头,在分布式江湖市场中持续占据领先地位。
而Hi-MO X10轻质双防组件凭借长周期的研发与实践验证,以“更轻、更省、更安心”的卓越性能,正在重新定义分布式光伏竞争标准与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2岁男子每天从张家口坐高铁去北京上班,往返通勤6小时:每月交通费4000元,已坚持两年多
歌手韩磊报警,此前被曝“出轨致女子怀孕”,工作室严正声明,妻子也回应了......
华为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4270亿元,研发费用近970亿元
卫星互联网爆发?臻镭科技上半年营收暴增七成,高管直言对未来保持乐观预期
浙江大爷直播间买定制款“老头乐”,送到家傻眼了!家属:跟下套一样,交警说不能上路,退货还得花好几千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与E5 Sportback登陆成都车展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